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。據西漢劉向"說苑"記載,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,吳國已將刺繡用於服飾。
到了明代,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。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(伯虎)、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,推動了刺繡的發展。自此,「以針作畫」刺繡藝術在針法、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,在藝苑中吐芳挺秀,與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。
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,真可謂流派繁衍,名手競秀。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,幾乎全出於蘇繡藝人之手。光緒年間,技藝精湛的刺繡藝術家沈雲芝聞名蘇州繡壇,她溶西畫肖神仿真的特點於刺繡之中,新創了「仿真繡」。她的作品《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》,曾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意大利,轟動了意國朝野;《那穌像》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「巴拿馬--太平洋國際傅覽會」上獲一等大獎,售價高達一萬三千美元。《美國女伏倍克像》赴美展出時,其盛況空前。其"仿真繡"傳譽中外,開拓了蘇繡嶄新的一頁。
三十年代初,丹陽正則女職中繡工科主任楊守玉,始創了縱橫交叉、長短不一、分層重疊的「亂針繡」豐富與提高了蘇繡藝術的表現能力。
如今,蘇繡以其獨創優異的針法躍身中國四大繡(蘇繡、蜀繡、湘繡、粵繡)之首,其美學與傳統的融合更讓當今蘇繡藝術價值及收藏價值提升。
|